立即下载
好评中国丨莲城e评:激活乡村“美”力,构筑优质生活空间
2025-11-13 09:11:37 字号: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则是关键抓手。这既要实现田野丰收,更要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乡村生活更富品质与内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为和美乡村建设指明了路径,美好蓝图正加速转化为生动现实。

优在“诗意栖居”:人居环境是最美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核心优势和宝贵财富,也是乡村振兴内在支撑。要着力破解人居环境整治难题,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人文传统,系统推进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三项重点工作。同时,将环境整治工作与乡土文化传承有机结合,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在保留乡村原有风貌与韵味的基础上,实现天蓝、地净、水清,持续提升人居环境的舒适度与宜居性。

优在“和谐共享”:公共服务是暖心暖阳。公共服务的温度,决定着乡村生活的幸福指数。打破城乡壁垒,让优质服务“沉下去”,让农民“笑起来”。关键在于打好政策“组合拳”:以村级基本公共服务配置标准为度量衡,形成清晰的服务清单,确保基础服务覆盖每个村落;以资源集约为路径,建设区域党群服务综合体,破除行政壁垒,提升资源利用效能;以长效可持续为保障,探索财政资金服务券模式,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单”,激发公共服务市场活力。当养老有保障、教育有质量、医疗有便利时,公共服务的阳光才能真正照亮乡村每个角落,实现城乡资源的和谐共享。

优在“乡风铸魂”:文明新风是精神沃土。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文明乡风如春风化雨,滋养乡村精气神。这股力量,体现在百姓宣讲团的生动实践中,让本地专家深入浅出讲解政策,乡土能人讲述发展变迁,道德模范分享优良家风,用乡音乡情传递主流价值;蕴藏于丰富的文化供给中,文化礼堂演绎乡土戏剧,农家书屋飘散翰墨书香,农民诗社抒发家国情怀,广场舞队焕发蓬勃朝气,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精神家园日益丰盈。当文明新风厚植于乡土文化沃土,乡村便获得了形神兼备的深厚底蕴。

优在“产业赋能”:兴旺业态是振兴引擎。产业是乡村的筋骨,缺乏兴旺的产业,优质生活便是空中楼阁。推动乡村产居融合,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推进农业集约化种养、资源循环化利用、发展模式低碳化,将绿水青山转化为生态资本,让好风景催生“好钱景”;要深念“融合经”,做强特色产业品牌,延伸“农业+文旅”“农业+康养”“农业+电商”等产业链条,实现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促进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要插上“数智翅膀”,运用大数据精准对接市场,物联网智慧管理农田,人工智能赋能精深加工,以科技驱动农业提质、产业提效,让智慧农业结出“致富硕果”。

从“脏乱差”到“美如画”,从“空心村”到“幸福里”,乡村优质生活空间的创造,是一场“颜值”与“内涵”的蝶变。当人居有诗意、服务有温度、乡风有灵魂、产业有活力,乡村便成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美家园。


来源:新湘潭客户端

编辑:胡喜华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爱上宜章,参与评论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