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好评中国丨烟感器里的民生温度
2025-09-29 09:30:53 字号:

近日,资兴市民政局为辖区特困家庭免费安装智能无线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以科技为特殊困难群体筑起居家安全防线。这一举措不仅精准破解了特殊群体应急能力弱、逃生难度大的消防痛点,更以“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治理初心,让冰冷的科技设备,传递出直抵人心的民生暖意。

特殊困难群体的居家安全,是民生保障的“底线工程”,更是检验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的“试金石”。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可能因未能及时察觉厨房火星酿成火灾;依赖辅助设备的残障人士,难将传统消防的声光提示转化为逃生行动。受身体条件、安全意识所限,他们在火灾等突发风险前常处于被动防御状态,而“小火亡人”的悲剧,恰好暴露了传统消防安全服务的短板。

资兴引入的智能烟感器,以“科技赋能+人工响应”的模式,为困境提供了破局之道。相较于传统设备,它实现了双重突破:一方面,高分贝警报声第一时间提醒屋内人员;另一方面,物联网技术支撑的远程传输系统,能将险情同步推送至消防平台与监护人手机,宛如为特殊家庭配备了“24小时在线的安全管家”。这种“现场预警+远程联动”的闭环,既解决了特殊群体自身难应对的问题,更让安全保障有了“双保险”。

但守护特殊群体居家安全,不能止步于设备入户,还需构建全链条、长效化、广覆盖的安全保障体系。

其一,推动设备功能与特殊需求精准适配,杜绝“一刀切”。当前,“声光报警+手机推送”模式虽覆盖多数需求,但仍需针对个性化痛点优化,可为听力障碍者增设震动床板、闪光门磁,将“声音预警”转化为“触觉+视觉预警”;为记忆力衰退的高龄老人配套应急逃生路线图,标注紧急联系人与避难场所。同时联合科技企业开展需求调研,根据特殊群体的身体状况、居住环境定制模块化设备套餐,让服务真正“量体裁衣”。

其二,建立“设备维护+安全宣教”长效机制,避免重安装轻管理。智能设备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保障效果,民政部门可联合社区建立季度巡检制度,组织志愿者上门检查设备电量、信号,更换老化部件;宣教也需同步跟进,通过“现场演示+案例讲解”,教独居老人检查燃气阀门、掌握报警后联系流程,让安全意识融入日常生活。

其三,拓展智能守护边界,构建全场景安全网。智能烟感器可成为智慧居家服务的起点,为独居老人加装智能水电表,通过用量异常波动判断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突发疾病、意外跌倒等风险;搭建区域性特殊群体安全服务平台,整合消防、医疗、社区资源,实现险情触发后的多部门协同处置,让安全保障从单一防火升级为全场景守护。

民生保障的温度,藏在每一个细节里。资兴用智能烟感器的“小切口”,做好了民生服务的“大文章”。期待更多地方以资兴为鉴,将精细化理念融入民生服务的每一环,用科技微光点亮特殊群体的平安生活,让每个人都能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作者:郴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翔编辑:邓金秋二审:黄慧三审:刘红亮)

来源:今日郴州

编辑:李沛达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爱上宜章,参与评论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