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志着我国在南海生态保护领域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这一决策不仅是对黄岩岛独特生态系统的高度认可,更是我国坚定履行生态文明责任、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的庄严宣示。黄岩岛,这颗镶嵌在南海的璀璨明珠,自此肩负起新的使命——成为我国南海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黄岩岛,自古便是我国固有领土,其地理位置独特,生态资源丰富,是南海重要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这里拥有典型的热带珊瑚礁生态系统,栖息着多种濒危海洋生物,是海龟、鲨鱼、砗磲等珍稀物种的重要繁殖与栖息场所。长期以来,黄岩岛以其原始、纯净的自然状态,默默守护着南海的生态平衡。然而,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海洋开发强度的提升,黄岩岛生态系统也面临潜在威胁。此次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是对这片“海上绿洲”的及时守护,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对未来负责的体现。
设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体现,将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从长江“十年禁渔”到国家公园体系建设,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到南海珊瑚礁修复,中国以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向世界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生态担当。黄岩岛保护区的设立,正是这一宏大叙事的南海篇章,是“美丽中国”理念向深蓝延伸的生动注脚。
黄岩岛保护区的设立,为区域生态合作提供了新平台。南海是周边国家的共同家园,生态保护是超越国界的共同责任。中国一贯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而在生态保护领域,更应倡导“携手合作,共享未来”。黄岩岛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未来可在科学考察、生态监测、物种保护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邀请周边国家科研机构参与,共享数据与成果,推动建立南海生态保护合作机制。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区域紧张局势,更能将生态合作打造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突破口,让黄岩岛成为和平之岛、友谊之岛、生态之岛。
当然,保护区设立只是第一步,关键在落实。下一步,需尽快编制实施黄岩岛保护区总体规划,明确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范围,建立常态化巡护执法机制,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科技手段,实现全时段、全覆盖监管。同时,要加强科研投入,设立黄岩岛生态研究站,系统开展珊瑚礁生态修复、物种多样性调查、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等研究,为科学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黄岩不语,自有万钧之力;碧海无言,却证中国担当。设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新时代中国向南海交出的一份绿色答卷,它承载着我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子孙的负责,对和平的期许。让我们以此次保护区设立为新起点,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开放的胸怀,守护好黄岩岛的碧海银沙,守护好南海的万顷碧波,让这片蓝色国土永远生机盎然,让生态文明之光照亮南海的每一个清晨。
来源:宜章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廖坤锐
编辑:胡喜华
本文链接:https://wap.yizhangxww.cn/content/646943/50/15284739.html
热门评论
打开爱上宜章,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