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新闻网站讯(通讯员 欧杨星霞 张权)“感谢检察官,孩子们这个月的赡养费都按时给我了!”84 岁的李大爷在电话里难掩激动,向宜章县检察院检察官廖金昌连连道谢。这通致谢电话的背后,是宜章县检察院以“支持起诉 + 多元调解”机制,为困境老人撑起法治保护伞的暖心实践。
时间回溯到今年4月,步履蹒跚的李大爷来到宜章县检察院,脸上满是愁容。“我动不了了,孩子们不管我,想告他们又不会写诉状,听说检察院能帮我,求你们想想办法!”老人的倾诉道出了生活的窘境:老伴去世后独居多年的他,如今疾病缠身,每月保姆费、医疗费、生活费压得他喘不过气。尽管多次要求1子4女每人每月支付700 元赡养费,但子女们或因经济拮据,或因家庭积怨,始终无人履行义务,老人的生活陷入绝境。
受理案件后,宜章县检察院迅速启动弱势群体支持起诉快速响应机制。承办检察官第一时间走访老人家中,亲眼见证其生活困境;随后逐一约谈五名子女,细致核查各方经济状况,深挖矛盾根源,全面掌握了赡养义务未履行的事实。
“老人维权不易,既要帮他守住法律底线,也要尽力弥合亲情裂痕。” 承办检察官秉持这一思路,在确认李大爷符合支持起诉条件后,迅速出具《支持起诉书》,为其维权筑牢法律基石。同时,该院主动联动法院、人民调解组织,组建由检察官、法官、人民调解员构成的专业团队,打出“法情兼顾”的调解牌。
调解中,团队一方面耐心引导老人体谅子女的实际难处,另一方面对子女们 “双线发力”:既用法律条文阐明赡养义务的强制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法定义务;又以亲情为纽带唤起他们的感恩之心,结合“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提出兼顾双方实际的赡养方案。经过多轮情理法交织的沟通,7 月 11 日,老人与子女终于解开“心结”,达成赡养协议,法院同步出具调解书予以确认。
如今,每月20日成了李大爷的“暖心日”—— 五个子女会按时将赡养费送到他手中。这笔钱不仅缓解了老人的生活压力,更让他感受到法律的温度与亲情的回归。
“赡养老人是法律红线,更是道德底线。”承办检察官强调,拒不履行赡养义务不仅可能面临赡养费追索,情节严重者还可能构成遗弃罪。宜章县检察院将持续聚焦弱势群体权益保障,通过法律护航与温情调解相结合,让“老有所养”从法条走向生活,让传统美德在法治框架下落地生根。
来源:宜章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欧杨星霞 张权
编辑:谭臻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yizhangxww.cn/content/646941/69/1515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