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记亿万农民对革命、建设、改革作出的巨大贡献,把乡村建设好,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要充分利用农业、生态、文化三个“+”赋能乡村振兴,建设产业兴、百姓富、生态兴、家园美、文化兴、民风淳的新乡村。
以“农业+”为支撑,加快建设产业兴、百姓富的新乡村。“农业+”是新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其中包括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发展目标。要加快建设产业兴、百姓富的新乡村,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引导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农民的技能和管理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现代农业生产。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完善土地流转、承包经营等政策,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流动和利用。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创业提供更多金融服务。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注重生态农业发展,推动绿色种植和生产方式转变,保护好耕地和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与协调,促进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产业兴、百姓富的新乡村,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目标。
以“生态+”为方向,建设生态兴、家园美的新乡村。在建设生态兴、家园美的新乡村方面,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提高农产品品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留乡村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发展符合当地特色的生态产业,如特色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并保持生态平衡。建立健全的村庄自治组织和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加强乡村基层治理,促进乡村民主建设。重视乡村文化传统的传承,保护乡土文化遗产,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文化活动,增强乡村凝聚力和认同感。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实现生态兴、家园美的新乡村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以“文化+”为引领,建设文化兴、民风淳的新乡村。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化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灵魂和标志。只有有了文化,乡村才能够在发展中保留自己的独特性。因此,发扬传统文化、弘扬乡土特色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我们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开设文化教育培训等活动,让乡村居民有机会了解和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让传统文化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次,我们需要注重文化创新和引进新的文化元素。随着社会的变迁,新的文化形式和艺术表达方式不断涌现。我们可以鼓励乡村居民积极参与现代艺术、网络文化等,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同时,引进一些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化项目,例如文化展览、演出等,为乡村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另外,科技的发展也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文化资源无缝对接到乡村。乡村居民可以通过网上学习、在线文化体验等方式,获得更广阔的文化交流平台。同时,利用科技手段对乡村进行数字化开发和文化遗产保护,也将为新乡村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来源:宜章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付磊
编辑:胡喜华
本文链接:https://wap.yizhangxww.cn/content/646855/90/14435825.html
热门评论
打开爱上宜章,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