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5月14日刊发报道《擅自花巨资打水井,为何能容错减责》,冷水江纪检部门对本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村党支部书记予以容错减责,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报道引发热议,冷水江市旗帜鲜明的做法获得不少人点赞。
容错减责,为担当者担当也是一种担当。越是干事创业的时代,就越是要旗帜鲜明保护担当者、支持干事者、宽容失误者,打破“洗碗效应”。
细细读报道,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冷水江市的探索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怎么样的错误才能容?
“宽容”不是“纵容”,容错肯定是有“错”。但这个“错”主要指无意的失误错误,介于正确做法和违纪违法行为之间。容错体现的是组织对无心之过的宽容理解。
根据相关党内法规,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四个原则”和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挽回损失“六个要件”,是容错考量的指导性要求。
容错减责,关键看事情的性质。看为谁而谋、为谁而干。
长期用水困难,冷水江市三尖镇新屋村党支部、村委没有经过民主决策等程序就签订了100万元打风险井合同。这是在程序正义上犯下的“错”,但这件事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满足全村生活用水,解决历史性缺水难题。
冷水江市三尖镇新屋村安全饮水工程图。
无独有偶。永州市宁远县纪委监委在开展日常监督时发现,湾井镇工会有超范围走访部分慰问对象的问题,工会主席谭某某对此负有直接责任。该县纪委监委监督执纪执法专题会议认为,其本意是关爱帮扶困难职工,调查中没发现挪用侵吞工会经费、以权谋私等问题,在接受函询时能如实作出说明,并对相关问题及时整改,且未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适用容错免责有关条款。
以上两个案例可见,容错是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的具体体现和重要环节。读懂其中深意,树牢正确政绩观,不惧“流言蜚语”,才能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
容错更要善于纠错
“众口铄金难铄真”。容错减责,鼓励的是干部担当作为,因此容错是基础,纠错是关键。
比如,2018年,在重庆市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中,一街道出现未按规定时限拆违问题。原因是这位街道办主任发现,某养殖户有大量的鸡和生猪即将出栏,若严格按照时限进行强拆,将给养殖户带来极大损失,综合考虑决定予以适当延期拆除。当地区纪委监委对他予以容错,进行了提醒谈话。事后又给予关爱回访,完全解开了他心里的“疙瘩”,成为推动他从有错向有为转变的一把“钥匙”。
重庆市的纠错做法,不仅促进了纠错对象的自觉,更形成闭环管理,加强了对纠错情况的考察,引导干部既勇于担当、大胆创新,又注意改正错误、少走弯路。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正在爬坡过坎,社会治理也面临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广大干部勇当“闯将”“尖兵”,在一线“冲锋陷阵”,也需要组织为他们提供“稳固后方”“坚强后盾”。
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干”的积极性,才能更好营造敢想、敢干、敢担当的党内政治文化。
近年来,各地出台容错办法让干部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放下包袱大胆干事,正是“着力消除妨碍干部担当作为的各种因素,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
2019年,湖南就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办法(试行)》。去年,湖南把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主攻方向之一,深入开展“走找想促”活动,推动干部深入一线、真抓实干。用好精准考核“指挥棒”,健全能上能下、容错纠错机制等一系列举措,教育引导干部树牢为民造福的政绩观。
湖南省凤凰县腊尔山镇科茸村,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
从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到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再到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持续治理“为官不为”,正在成为一种广泛共识,上升为新的制度规范。
来源:湘伴
编辑:胡喜华
本文链接:https://wap.yizhangxww.cn/content/646849/64/13919409.html
热门评论
打开爱上宜章,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