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文人眼中的莽山丨蛇博士·鸟博士·花博士
2024-03-27 17:13:28 字号:

在莽山,有三位“博士”人尽皆知:蛇博士、鸟博士、花博士。

他们并不是真正考取了学位的博士,“博士”的称谓,是当地人对他们精研本门、无所不知的赞誉。不知是从何时开始叫起,也难以考证出处,却渐渐变成了莽山的三张名片,传遍三湘大地,甚至走出国门,享誉国际。

图片

蛇博士与莽山烙铁头


三位“博士”中,蛇博士陈远辉是最早为人熟知也是知名度和年龄都最大的一位。

早在1990年时,莽山林管局职工医院医生陈远辉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赵尔宓联合发表论文,向全世界公布发现新物种——“莽山烙铁头”,揭开了莽山地区瑶族先民世代相传的“小青龙”的神秘面纱。作为发现者,陈远辉的名字注定要载入世界蛇类研究史。

陈远辉爱蛇,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除了“蛇博士”,他还被人唤作“蛇仙”“蛇痴”。曾经有段时间,为了观察蛇的习性,他在家里养了大大小小的各种蛇,把妻子和女儿吓得够呛。在日记里,他这样写道:“蛇虽然是冷血动物,我一辈子偏偏就喜欢他……我爱他们胜过爱自己。”

在和陈远辉的交流中得知,他作为一名蛇医,至今已救治了超700名蛇伤患者,治愈率达99.5%以上——这里所说的治愈,是在不截肢的前提下保住患者的性命。他提出的“黄金三分钟”自救法,也改写了民间毒蛇咬伤后局部绑扎的传统。可陈远辉保住了蛇伤患者的肢体,自己却在蛇口中永远失去了一根手指头。2003年,在放生一条莽山烙铁头幼蛇时,陈远辉不慎被咬中左手中指。他做过试验,出生20天的小蛇,可以让小白鼠在9秒内一命呜呼。他自然知道毒性有多大,可为了留下被莽山烙铁头蛇咬伤后的珍贵照片,延误了最佳救治时机,因此昏迷了三天三夜,最终被截掉了受伤的手指。


莽山自然博物馆的前坪有一座名为“蛇博士与莽山烙铁头蛇”的雕像:陈远辉目视前方,双手托起盘在肩上的碗口粗的大蛇,雕像背后是苍翠的猴王寨景区。人与蛇,和谐地融入一片郁郁葱葱之中。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今年54岁的陈军就有这么一手绝活,凭叫声就能判断鸟的种类和名称。

陈军其实并不太适应被人称作“鸟博士”,他更喜欢戏称自己是“鸟人”。爱鸟、护鸟的他是一名“林二代”,生于莽山,长于莽山。20世纪90年代初,莽山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林管局联系了湖南师范学院、中南林学院、郴州教育学院等高校的几位教授、老师一起进行莽山综合科学考察,科班出身的陈军被临时抽调去配合专家们开展工作。正是这次长达三年的野外调查,改变了陈军的一生。

图片

黄腹角雉

这批专家中,被誉为“将鸟类学研究与民间观鸟有机结合第一人”的廖晓东和湖南师范学院的王斌两位教授对陈军影响最大。廖晓东带他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他那一手听音辨鸟的功夫,就是在廖教授的训练下练成的;而王斌教授让陈军见识到了红外相机等高科技产品的先进功能,为他打开了一扇新奇的大门,他们共同发现、制作的水鹿标本,如今静静地安放在莽山自然博物馆中。

莽山被称作“第二西双版纳”“动植物基因库”,吸引了国内外大批专家、学者纷至沓来,陈军也由此结识了一大批顶尖的动植物学家。对于自己取得的“小小的成绩”,他笑称是得益于众多老师教导的结果,“就像是学武功,遇到的都是当世一流高手,每个人教一招,我就受益无穷了”。


作为地球同纬度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原生型常绿阔叶林区,莽山至今仍存有6000多公顷的原始次生林,是古老植物理想的栖身之所。莽山已被记录的两千余种高等植物,在“花博士”邓国杏心中,至少超过一半他清楚地知道它们的分布地点。

图片

虎舌兰

邓国杏是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枞树坝保护站站长,日复一日的巡山中,他养成了边看边拍的习惯。2019年6月的一天,日常巡山的邓国杏发现了几株叶片长有斑纹的植物,于是赶紧拍下高清图片,后来经专家鉴定是虎舌兰——这也是在湖南首次发现虎舌兰属植物。

发现新物种固然喜悦,但在从事森林保护工作20多年的生涯里毕竟罕见,邓国杏巡山的日常更多则是枯燥。但乐观的他很会“苦中作乐”,渐渐与花花草草交上了朋友。果子像“人”字的形状“人字草”,味道甜美的“八月瓜”,长满利刺却可以祛风湿、活血的“鸟不站”,新叶始生、老叶即凋的“交让木”……

当然,守护莽山的远不止“蛇博士”陈远辉、“鸟博士”陈军和“花博士”邓国杏三位本土专家,那满山青绿养育着的近万名瑶乡儿女将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正不断续写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莽山新故事。

作者:曾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金长城”中国作家创作室签约作家、毛泽东文学院首批签约作家,文学创作二级。

来源:宜章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胡喜华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爱上宜章,参与评论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