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颗丹心一双慧眼一支好笔
——我所知道的唐湘岳(之三)
2014-05-29 11:29:51 字号:

  

 

  作为副厅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资源记者,他完全可以坐镇指挥,而且年过半百,体力也渐渐差了,但是只要听说了好典型、好新闻的线索,他必不辞劳苦,亲自到实地采访。在采访李黎明先进事迹的一次闲谈中,我顺便谈到几十年守护在狮子口大山的一位退伍老兵刘真茂的故事。他立刻两眼放光,盯着问:“在哪里?有好远?什么时候去?”我说你去不了,海拔近2000米的大山,就是防火哨所也在海拔1600米的山坳上,你爬不上。他说:“我爬得上!”谁知,他将儿子唐天也叫来了,要唐天跟他一起上山。他一再催促,我只好带他上山了。那是2011年7月,暑热逼人,车子开到山下时,日头正辣。开始他觉得自己还行,但越往上,他越感到呼吸困难,心脏不好受。我们劝他往回走,我说:“唐天上去就行了。”他说:“慢慢走,一定要爬上去。”我边走边给他讲大山的一些故事,他终于说:“暂时不讲了,我实在没有力气听了……”几步一歇,脸色苍白,几次要躺倒的样子,但他咬牙硬是挣到了刘真茂的防火瞭望哨。在哨所,一边喝水,一边就进入了采访。晚上,刘真茂给他烧了热水洗脚。但采访结束,下山更苦,两个脚颤得厉害,他说:“我干脆坐到溜下山去!”上山5个钟头,下山5个钟头,回到县城,几乎迈不动步子,后来一个星期都是“跛子”,一步一拐。他说:“好啊,这才体会到刘真茂的了不起,一般人在那里住几天就受不了,他在那里快三十年了!那是怎样的日日夜夜,这位共产党员,这位人民赤子,你只有爬到他那个大山上,才能体会他守护生涯的艰难和艰险,他护卫的不只是几十万亩山林,更是共产党员的党性和党的宗旨,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今天和明天的希望。”他安排儿子唐天在大山跟着刘真茂巡守了一个多月,后来,安排妻子又上大山住了一个星期。很俊气的独生儿子头发晒黄了,鼻头晒脱了皮,秀气白皙的脸变黑了变糙了,唐站长却笑呵呵的,他说:“不这样,写不好刘真茂。唐天是搞文学创作的,作家和记者都要沉到生活中去,才能发现好东西,写出好作品。”

  今年4月,他又一次爬上狮子口大山,再次体验刘真茂的守护生涯。

  我跟他合作采写袁贤光事迹历时3年多,我们经常通电话讨论一些故事、细节和这位老共产党人深刻的思想与精神内涵,可以说费尽了心血,采访素材上百万字,初稿出来以后改了8遍。

来源:

作者:薛斌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