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一颗丹心 一双慧眼 一支好笔
——我所知道的唐湘岳(之二)
2014-05-14 16:29:48 字号:

  

 

  记得有一次到迎春镇泮田村采访,也是一个李黎明长期关心的留守儿童,她叫廖玲艳,母亲病逝,父亲重组了家庭,她5岁就跟爷爷奶奶生活。这个家特别困难,房子倒塌以后15年了盖不起来,灶屋是半边已经倾斜的旧房,墙壁开裂。唐站长倒抽了一口凉气,他说:“非常危险,随时可能倒塌。”他对随同前去的镇党委书记说:“镇里有没有能力帮老人家把房子盖起来,要是没有,我可以另想办法!”镇党委书记说:“可以!可以!”两个月后,听说房子盖好了,我跟唐站长又一次来到泮头村,在新房子里,向来沉默少言的廖玲艳非常快活,她在唐站长的采访本上这样写道:“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唐伯伯,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您们的希望!”镇党委书记还跟这个家庭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承担起廖玲艳以后一切学习费用。在赤石乡采访另一位留守儿童邓登静时,听说邓登静的同班好友谷头莉辍学到广东深圳打工去了。谷头莉也是优秀学生,成绩很好,很要强,因为母亲有精神病,家庭生活困难,压力太大,只得放弃学习,务工谋生,补贴家用。唐站长跟学校领导和县教育局联系以后,发起了一次“爱心联手”活动,将谷头莉从深圳一家厂子接回来。这个活动,唐站长全程参与,到谷头莉家里去了三趟,动员谷头莉的父亲给女儿打电话,找到女儿所在厂子的地址,然后他又跟学校领导一起赶到深圳做谷头莉的思想工作,帮她解除心理负担,同时组织邓登静等同学给谷头莉写信,举行欢迎谷头莉返校学习的主题班会等。为此,他做了四期连续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十分热烈的反响。他说,记者这个职业,有人感到的是风光,但我更多地感到的是责任。这个职业给了我一个方便,可以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底层大众,了解更多底层大众的疾苦和诉求,为人民鼓呼,帮助有困难的群众特别是贫困学生、留守儿童,我常常感到自己责任重大,责无旁贷。

来源:

作者:薛斌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