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静山(1901-1933年),生于近成团(现宜章县玉溪镇长冲村),1919年,考入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2年,毛泽东到衡阳亲自介绍高静山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高静山由党组织派回宜章组建中国共产党。1925年,高静山任中共宜章县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这是郴州建立的第一个县委。在江西革命苏区,高静山曾任过红九军的政治委员、红十二军的政治部主任。
高宪文,是革命先烈高静山的侄子,今年77岁,很小祖父祖母就把他过继给了伯父高静山。
高宪文说,他的外公告诉他,伯父高静山很会讲话,他曾经在长冲村搞过演说,他拿起一根筷子,折断它,又拿起一把筷子却怎么也折不断,他告诉大家团结起来才有力量,然后教大家唱《团结就是力量》,告诉大家,只有团结穷人才能翻身做主人。
高静山于1933年被错杀于闽西长汀,时年32岁。毛泽东为此感到非常难过,1945年,他在中共“七大”会上提议为高静山平反昭雪,追认为革命烈士。可是家里人一直不知道他牺牲的情况。1963年,高宪文开始写信寻访。他先后给张际春(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肖克(时任国防部副部长)、杨绍良(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军长)、曾志、彭镜秋等人写过信,他说希望能够了解到伯父的家庭情况、牺牲地点以及伯父的革命生涯。
高宪文说,1971年看到报纸上一些革命老前辈揭发林彪的文章,其中肖克将军写的文章中提到了高静山,说他们曾经在一起工作,于是他赶紧给肖克写信。同年9月16日,高宪文收到了肖克的回信,他说:“你伯父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会做群众工作,艰苦朴素,能坚持原则,我很是怀念他。”
1982年,肖克从江西沿罗霄山脉重走红军路,来到宜章,通过当时的县委书记黄孝健找到了高宪文。有人通知他去县委办公楼(现宜章宾馆),说有人要见他,并且只有10分钟的时间。但他没有想到竟然是肖克将军要见他,当时他非常激动和紧张。肖克紧紧握住他的双手,说:“你就是宪文,是高静山的侄子咯。”肖克说,他与高静山是一个支队的战友,他当时是支队长,高静山是党代表,聊着聊着,已经忘记了时间。晚上肖克还请他看了一场电影,11点钟才回到家。
高宪文写了6封书信,等了16年,才知道伯父最后牺牲在福建,但是并不知道牺牲的具体地方。2012年2月,高宪文组织家族的晚辈们千里寻英魂,他们一行16人从福建、江西、衡阳沿着伯父的足迹一路去。年届耄耋的他终于了却了多年的心愿,亲身体会革命先辈的过去,让晚辈们传承伯父的革命精神。
来源:
作者:李云 罗娟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s://wap.yizhangxww.cn/content/2014/03/17/7408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