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怕出事”,更要“不怕事”
2014-02-10 21:47:39 字号:

  一些在基层担任一把手的同志,都感到身上责任的重大。有的说,就怕所在地方、部门或单位“出事”。

  到底担心出什么事呢?比如重大安全事故、各种突发群体性事件、干部违法乱纪造成恶劣影响,以及在媒体和网上炒热的不负责任的报道。出了这类事,就意味着马上搁置手头上重要的工作,拿出全部的精力去处置。甚至还意味着被追究责任,挨上级批评和处分。有干部认为,即使其它方面工作再好,也可能一丑遮百俊。

  这种担心是应该的,甚至是必须的。但事情总是辩证的。如果我们整日战战兢兢,缩手缩脚,怕这怕那,工作被动,这也不能抓,那也不能干,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反而使各种矛盾更加显露和激化,反而更容易“出事”。社会转型期,一些矛盾和问题的发生乃至叠加,往往也不可避免,想回避恐怕也回避不了。面对那些绕不过去的矛盾,回避不了的问题,正确的态度是,迎着矛盾和困难上,主动解决问题。现实也是如此,一些怕出事、工作被动的地方,反而更容易出事;一些改革步子迈得大、工作大刀阔斧的地方,反而社会和谐稳定。

  作为一名成熟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怕出事”,还要“不怕事”。一旦“出事”,沉着冷静,妥善应对,及时处置。像重大安全事故和灾难性事件,靠前指挥,把维护群众的生命财产放在第一位,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像群体性事件,勇于站出来,与群众积极对话沟通,寻求解决问题之道;像负面新闻和消息,真诚与媒体沟通,敢于承担错误和责任,及时公布真相或及时公开处理结果。转变作风,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特别是对各类问题和矛盾及早发现、及早化解,并见微知著,举一反三,采取更有力措施,“事”就可能不会出,或不会出得多、出得大。

  干部就是要干事的,不干事要干部干什么?既有“底线思维”,预防“出事”,又“不怕事”,同时避免因噎废食“不干事”,我们的治理能力必会提升一大截。(摘自《人民日报》)

来源:

作者:李济沧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