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16日两天,置县1395周年纪念活动组委会组织文化、史志、文联等专业人员对笆篱乡的笆篱堡兵营要塞、广济桥;天塘乡的谭氏宗祠、水尾村的文昌宫;浆水乡的伏龙桥等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收集、整理图文资料,提振宜章精神。
在调研中,调研人员对笆篱乡的广济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广济桥为石、砖木、椽、檩、梁架结构,桥面全部为木板铺置,中间设有茶亭、神龛,神龛两侧的木柱上原有一副对联,上联为“有意焚香何须面朝南海”下联为“诚心拜佛此处就是西天”,意为到南海求观音西天拜菩萨路途遥远、艰辛,只要心中有佛,到这里朝拜有同样效果。名为“广济”与佛有缘,这是一座桥梁建筑文化与佛教文化融为一体的风雨桥,在宜章尚属首例。在笆篱堡,调研人员对古军事要塞内还设置衙署升堂问案的柳氏宗祠进行了仔细研究,一致认为当时笆篱堡所辖的各区域远离县衙,军队之间、“军地”之间、地方之间的各类纠纷案件需要及时解决,化解矛盾,堡内驻军就兼有“军地”共管的职能。
另外,调研人员还对天塘乡独具特色的谭氏宗祠、文昌宫,浆水乡的伏龙桥进行了专题调研。
始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的谭氏宗祠,占地面积高大雄伟,气势恢弘。特别是门楼的单檐歇山顶,七层如意斗拱,梁柱浮雕,是湘南宗祠建筑的代表作。水尾文昌宫,建筑理念别具一格,尖山顶垂脊墙与马头墙合二为一,戏台与宗祠互为依托,彰显了群众文化与宗教文化相互融合的精髓。在水尾村,还挖掘出一个未载入史册的清同治癸酉年间进士刘廷珍。
浆水伏龙桥,二十四根立柱支撑梁架,二重檐瓦檩结构,很有建筑特色,桥的两端生长十几棵数百年的古柏树。古桥、古树相映成辉,古风古韵令人心醉。伏龙桥还是宜章唯一一座明代木结构古桥梁。
来源:活动办
作者:李节武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s://wap.yizhangxww.cn/content/2012/08/24/7413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