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地域文化基因库
——初访长村千家岸
2012-08-13 11:33:26 字号:

  沿珠江源之一的乐水河,上溯至莽山北麓长村乡境内的河南岸,一座山青水秀的古民居群落跃入眼帘,这便是地域文化基因库——长村乡千家岸自然村。

  村名的由来

  四百年前,该村始祖曹原明,耕余经商路过此地,发现该处河流成“之”字形,上游两岸,分别有狮山、象山锁住来水;下游有文帽、官印山兆吉;河面宽敞,河水平稳,真乃天然港湾,是建筑停船靠岸码头之最佳处。曹原明预料:这里必将是商贾云集之地,定有兴旺发达之时。于是,他请风水先生卜卦选地,又择了吉日,携带家眷,辞别亲人和故土,来到这里筑巢立基。他雄心勃勃,企盼子孙发达,曹姓家族要达千家,遂给村子起了个“千家两岸”的村名。

  果不其然,曹原明百年后,子孙在这里筑码头,盖房屋,热气腾腾;这里竟成了宜章南部地区、临武、蓝山山货及从广州北上运来百货的集散地,商贸繁荣,盛极一时,三个码头遗址,见证了历史的真实。据曹氏族谱记载:鼎盛时期,该自然村发展到608户,人口达数千。后人为读写方便、顺口,省掉了“两”字,“千家岸”的村名便流传至今。

  古建筑、异彩纷呈

  千家岸的古民居,保存完好的尚有80余栋,这在宜章尚不多见。房屋始建于清道光初年,迄今200余年。房屋设计,古朴大方。以三座宗祠为例,均为卷棚门楼,三进式木架结构,两进后以横巷、天井相隔,整个院落肃穆、开阔,古朴,落落大方。其住宅建筑,不愧为湘南之典型,均为三座屋垛,名曰:四房三间。以正厅为中轴,左、右两边厢房对称。厢房均为卧室。厅屋后或装板、或砖砌相隔,便是一间退堂屋,多用作贮藏室。住宅每每多户联立,但各户均有单独出入口。

  房屋建筑,座落有致。清一色的青砖砌墙,瓦坡顶,木架屋。屋面角度为26-30度左右,坡顶端多为用于防火的马头墙,马头墙或五山、或七山,或平或折,形式各异。宗祠的门头、屋檐、窗户,均有取材于传统故事或吉祥动、植物的木雕或彩绘。其木雕工艺精湛,镂雕、阳刻、镶嵌,应有尽有;门窗式样、有方形、圆形、菱形、搭配相宜,格外雅致;刻工有冰裂纹、万字纹,线条细腻,回转反复,而又十分流畅,绝无繁琐之嫌。

  古文明、世代传承

  当人们步入宗祠或住宅的正厅,迎面扑来,便是“长守忠孝、诵读诗书”的治家格言。毋容讳言,这是一个读书识礼的文明村。泛黄了的曹氏族谱,还记有“十四训”、“八劝”、“八戒”。“贡元”祠堂前的六对桅子,标志该村在封建时代,进士、举人、秀才,代有才人;这是一个文化村。

  82岁的曹烈星老人,还介绍村里具有悠久历史的请客习俗:一是每年春节期间,各家各户,均会邀请在外有名望的文人、学士、师长到家里做客,目的是让长期呆在农村的家庭成员,能及时听到外边世界的新鲜事,领略做人做事的道理,诱导在家的年轻一代好学上进,完全打破封闭的家庭格局。二是请先一年本村接纳的新郎。尤其请新郎公吃饭,往往得到主家(新郎岳父家)排队,确定日期。那热情真挚、情感动人的场景,非礼仪之邦、难以做到。

  我县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城关夜故事。千家岸早有之。据曹老介绍:“过去我们村装故事,每年有五、六十台,从大年初一,装到正月十五,几乎游遍半个宜章。”

  舞龙、舞狮、耍罗汉、舞草龙驱邪、做道场祈祷,赛鼓、赛放鞭炮……宜章一切地域文化特征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古风貌、长相厮守

  千家岸,依山傍水。山是那样的绿,后龙山上200余亩原始次森林苍翠欲滴,数百年的参天古木,比比皆是,那不是用个位数能表示得清楚的。百年古枫在山上、在路旁,傲然挺立,像是在捍卫着千家岸的原始风貌。历史倒翻前页“大炼钢铁”、“开荒造田”时期,千家岸的后龙山居然秋毫无犯,让人惊叹,让人震撼,千家岸人啊!你们与原始风貌长相厮守,守护着美丽的绿色家园。

  何止是守护绿色生命,就连那后龙山上的奇峰异石,同样得到千家岸人的守护。有人把那奇峰异石比作“小家碧玉,玲珑剔透”,美其名曰:“凤冠石”、“仙人恋”、“天牛思尘”、“仰天长啸”、“狮猴情深”、“天仙配”、“钻天鼠”……就连那奇特的山间风洞,一年四季照样一个劲地往外涌风,冬暖夏凉,十分窃意,令人神往。

  无怪乎,2008年,千家岸被评为“省级生态示范村”。

来源:

作者:吴绪斌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