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田街座落在湘粤两省交界、宜章、汝城、乐昌三县毗邻的南岭山脉东麓,位于宜章县里田乡。据考,里田老街约建于元末顺帝年间,迄今有近700年历史。
里田街四周山岱连绵,巍竣的五条山脉雄驰而来,蠷结至此,形成开阔的山峡壑谷,人称“五马归槽”。山壑间便射线般绾连着两省三县的里田、新华、长策、赤石、文明、白石等乡镇,人称三界圩。旧时,东有汝城、北有兴宁(资兴)多条官道在此会合,为湘南东部地区人们出九峰、下广东、往宜章的楚粤古驿道之一,南来北往络绎不绝,是镇守宜章东大门的军事要塞。正因了“五马归槽”的聚宝地利,邻近各地稍有财力的生意人先后聚居这里而逐渐成街。至清,较远的衡阳、邵阳(宝庆)、祁阳、耒阳、永兴、桂阳、郴邑、安仁、江西、乐昌等地的生意人也纷纷来里田赶集,日久,他们觉得里田街还生财,便陆续在这里落户。从而,里田街先后集结有近50个姓氏的街民。氏族较大的有李、谷、宁、杨、王、欧阳、陈、刘等,稀少的有洪、龙、史、樊、阳、全等。使里田街规模日趋拓展、人兴财旺。全街长有250多米,宽4米左右,分上街、叉街(中街)、下街,各式商号上百家,如“同得利”、“恒裕”、“永合隆”、“合益祥”、“广发”、“广义和”等。经营商品多是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文具、药才等。如布匹、南杂、五金、日杂、饮食、医药、金木铁泥石五匠、理发、染布、缝纫......在上街头设有牛行;下街有广东会馆、江西会馆和水昌楼(戏楼)。
里田街这“五马归槽”不仅说的是地利,同时还主人和。诺大一条街,来的是天涯人,百家姓,可是从不曾发生宗族派性争斗、地域帮会冲突。用他们的话说:不管是神仙还是叫化子,进了里田街就是里田街的人。大家都在这个“槽”上觅食,就是一家人。所以,自古以来里田街都呈现一派祥和、安定、合作、互利的和谐风气。谁家有难、谁家受到外来欺负,全街人不管张三李四,都会一呼百诺出手相援。其实,这里面除了传统美德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本街通婚连姻。连来联去,一街都是亲。
里田街地势南低北高,坦延拾级而上,故有上下街之称。店舗房舍为砖木结构,上、卸门板式店面。呈长条房屋。一般前间是商舗,次间为货倉,里间作厨房,末端作厕所、猪圈,楼上是卧室,有后门。在这里,原有很多明、清古建筑,其中江西会馆经修葺现在依然完好可用。建筑风格为三进式立柱斗梁构架,柱与柱间填砖,砖为过磨青砖,檐爪为白石刻坐狮,早清古风昭然依存;水昌楼底层为进出街过道,实则是街大门。戏楼设计十分讲究,不在行的草台班老是撞柱子。至20世纪70年代初还可用,后因公社基建而拆除。
里田街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洪武十九年(1368年),曾在此建了“里田堡”,常驻重兵。清,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10万大军从江西至汝城出,与曾囤兵在一山之隔的粤北金鸡岭的洪宣姣,在里田街会合后北上;1934年11月,红军长征,在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途经里田街,小作休整;解放前夕,湘南游击支队驻扎这里,展开对敌斗争;距里田街两里来路的云雾仙石岩,宽若厅堂,能容纳上千人,深幽无底,是街民、附近村民走(躲)苗子、走兵匪的天然场所。
由于里田街的居民来自东南西北,四方八角,千家百姓,也就给里田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湖湘、岭南、赣西文化,以及浓郁纯朴的民俗、民风。在这里积沉了无数的奇闻轶事、传说、掌故。诸如;“刘老板拆另卖纸烟”,“周师傅卖缸打一头赚一头”,“伍老板补锅抛铁水”等,无不脍炙人口。而解放时期,贺老板与蒋老板比放鞭炮则现在还有见证者:新中国成立时,里田街天天像过年一样人来人往,热闹非常。于是,衡阳籍的贺老板和蒋老板别出心裁地要比(赌)一下。比什么?贺老板提出比放鞭炮,两家一起点火,谁家先停火、没鞭炮了就算谁输,谁就请戏班在水昌楼唱半个月大戏。蒋老板是里田街最大的香烛鞭炮店,家里满屋子的各式鞭炮,而贺老板是杂货店,还要到别处买鞭炮。一听比放鞭炮,蒋老板从肚里笑发出。两家从傍晚酉时炮声起,到第二天午时边,蒋老板的存货一放而光,停火了,而贺老板那里依然炮声连天。怎么回事?蒋老板奇怪了!原来,两家商定后,贺老板马上差人把全街其他店的鞭炮统统收购了,又请人到文市、白石等地去挑,货源不断。蒋老板大意失荆州只得认输,请了半个月戏班不说,家里和附近都没有鞭炮种了,眼看就要关店,只得加价把贺老板剩下的鞭炮买过来。
里田街的民间文艺是湖湘、岭南、赣西等周边文化的综合体。如:舞龙,有湘衡的布龙,有本土的稻草香火龙;舞狮,有岭南的双狮戏珠,有湘南的罗汉戏狮,有赣西南的猴子戏狮。年节、喜庆,当地人喜欢接狮子进屋,意为“狮子带崽”,而湘衡人喜欢接龙进店,嫌狮子嘴宽吃穷店。地方戏曲就更多韵多彩了,年节请戏班要看谁做东:赣人喜欢江西采茶剧,湘衡人喜欢湘剧、花鼓戏,湘祁者喜欢祁剧。正因如此,里田街的业余剧团从古以来,就处于一种独特的小调戏曲剧种。即是:剧目唱腔移植、杜选了花鼓戏、祁剧、采茶剧、歌剧以及民歌中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琅琅上口的小调编谱而成。有的一剧一腔,有的一剧多腔,多为一台戏一腔。这就一定程度地迎合了各籍惯人群的口味。由于小调班剧式独特,声腔丰富,小戏大风,以至历久不衰。解放后,基本上就是花鼓小调了。笔者获全国文化奖的《宜章小调班的传承与发展》一文就是取材于里田。
悠悠700载,沧海变桑田。现在的里田街已成为山乡大都市:S324省道沿着老街南北惯通,里田入瑶岗仙过东江、里田至新华通资兴、里田进白石出乐昌、里田到中塘转文明等分支水泥公路都是从里田街起点。这就给里田街的发展带来了无比的优越性。1980年后,老街民陆续往公路边迁移,新一轮外来掏金者纷纷在公路边建房。迄今,里田新街连绵1公里多。且各条支路又成小街。目前止,新、老街道、店铺区域在7000平方米以上,先后建农贸市场两座,其物种、行业应有尽有,堪与县城媲美。更令人叫绝的是,厦蓉高速公路竟然在里田街辟一进出口,这就等于给里田街的未来装上了飞天的翅膀。
来源:
作者:李光礼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s://wap.yizhangxww.cn/content/2012/08/13/7413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