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宜章发展现代农业速度快、有成效,但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结合本地实际,探寻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才能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关键词]现代农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宜章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现代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具有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和可持续性。现代农业将是人类正在进行的第五次产业革命—信息革命后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发展现代农业是宜章建设“两型”社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选择。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一)理论基础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或地区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和资源禀赋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发挥地区优势,把优势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它强调主导产业的优势性和地域性。
2、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其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协调发展,包括生存观、协调观、资源观。主要内容包括:(1)适度的消费水平,提倡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消费水平,反对无节制的超前消费。(2)鼓励发展与环境保护相适应的产业,推行采用能耗少、物耗少的新技术。(3)推行资源的循环利用,实行无废料生产。(4)生产过程采用人工措施,促使其增值。
(二)现实基础。
1、有地域优势。宜章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光、水、土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8.3℃,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活动积温为5728.8℃,年平均日照时数1603小时。降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392.8毫米,相对湿度77-83%,无霜期292天。山地条件十分优越,山地面积222.61万亩,ph值5一7,表土有机质含量一般为2一4%,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四面环山。东北面有海拔1842米的仙鹅抱蛋,北面有海拔1654米的二尖峰,南面有海拔1902.3米的猛坑石,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高,山上经常云雾缭绕,环境质量和空气质量良好,适合多种动植物生长,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优越条件。
2、有产业基础。经过多年发展,宜章县已初步形成粮食、畜禽、茶叶、水果、烟叶等龙头产业。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县、南方玉米大面积高产第一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湘南最大的商品猪供港基地。先后形成了莽山绿茶生产基地;城南、栗源、岩泉、一六、天塘、城关、沙坪、里田、赤石水稻种植基地;天塘、东风、黄沙、白沙圩、一六、岩泉、栗源、关溪玉米种植基地;城西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梅田上寮生态农庄;长策乡陈家塘、杨梅山镇富里坪、迎春农业生态示范园等8个脐橙基地;白沙圩、黄沙、里田、新华烟草种植基地;白石渡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县形成了水稻、玉米、脐橙、茶叶、杨梅等高效特色农业产业,打造了绿色脐橙、宜章灰天鹅、莽山茶叶、水浸窝杨梅、年年有鱼、骑田牌红薯等农业名牌产品和“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20个。培育了加法果业等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县级龙头企业39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企业5家,全县注册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3个。宜章脐橙、骑田牌红薯等农产品多次荣获农博会金奖。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新型农民明显增多,农业科技含量大幅提升,全面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农业标准化生产等农业先进实用技术40余项。
3、有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传统农业日益失去了竞争优势,农业生产单纯依靠量的增长已无出路,依靠传统的种、养殖业也将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宜章县现代农业虽然起步较早,但市场发展还显得滞后。一是居民消费结构改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对水果、蔬菜的需求量剧增,大量农产品要从外地进口,县城几家较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蒋家湾市场、四方井市场、南京洞开发区边贸市场,每天从外地进口的农产品达50.63%。二是销往香港、广州、深圳、韶关等地的优质农产品供不应求。目前仅蔬菜每年就要销20万砘左右。旺盛的市场需求与供需不平衡,导致了市场物价很不稳定。发展和壮大宜章现代农业也是市场的选择。
4、有科学规划。2002年,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大校长邓秀新教授组成的专家团为宜章编制了《宜章县脐橙产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发展脐橙10万亩。2011年,又规划了第二轮17万亩脐橙开发。2008年组织市、县科技人员编制了《宜章县品牌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年2月邀请国内外茶叶专家到宜章召开了《宜章县品牌茶产业发展规划》评审会。计划总投资27490万元,到2016年,把宜章建成5万亩绿色、有机品牌茶和年加工3000吨的重点茶叶基地县。《宜章县十二五规划》,又对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其中粮食播种面积计划保持70万亩以上,水稻46万亩,玉米发展到21万亩,实现总产28万吨以上。将集中打造2—3家标志性龙头企业,发展1个销售过亿元、2—4个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
宜章一直认为自己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二是交通优势;三是资源优势。但是随着高铁、高速公路的贯通,加上计划建设的郴州机场,东南沿海到郴州各个城市之间的车程时间缩短,宜章的“南大门”优势将越来越微弱。资源的优势由于本身技术和资金的瓶颈制约,加上引进的一些外地老板,由于不是本地人,主观上存在“破坏的是别人的,赚到的是我的,掘一桶金,拍屁股走人”的思想,往往出现粗放开采,破坏环境的状况。如里田的多金属矿造成群山裸露、地面踏陷,长策的金矿造成河道淤塞、鱼虾消亡,青山绿水不复存在。资源的优势已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劣势。而资金、技术方面和资兴、永兴、北湖、桂阳比更没有优势。所以,笔者认为,宜章应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选择发展现代农业,把宜章建设成为郴州城区和粤港奥地区的“花园”、“果园”和“菜园”。既符合比较优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也符合宜章的现实基础。 {Ky:PAGE}
二、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宜章发展现代农业速度快、有成效,但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发展现代农业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农民素质不高。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有的小农经济思想严重,只顾眼前利益;有的法律法规知识欠缺,遵守合同合约意识淡薄;有的文化水平低,对农业科技知识接受能力不强。全县农村劳动力文盲半文盲占7.67%,小学文化程度占21.37%,初中文化程度占53.97%,高中以上仅占16.9%。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更让农村劳动力素质下降。据统计,2010年底,全县农村劳动力中有2/3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在城镇就业,一些留守儿童、老人在家务农,低素质、弱体力的农村劳动力,导致传统农业、粗放经营、恶性循环。这些对推广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带来很大影响,延缓了现代农业的推进步伐。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宜章总耕地面积34.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5.18万亩,灌溉保证率73%,尚有9.32万亩良田不能达到保灌。全县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68座,塘坝4605座,蓄引提水总量19715万立方米,这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基本上都是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运行时间长,多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处于失管失修状态,有的水库怕出事干脆把水放干,导致抵御干旱和抗击洪水能力差。
(三)土地流转机制不活。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升,现代农业对规模经济的要求与现行分散承包的土地制度的矛盾日渐突显。无可否认,现行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在特定的时期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曾起到很大作用,但在今天己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对土地高度集中、连片规划、全程机械化耕作的需求。由于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产权主体不清,土地利用效率的持续性提高受到限制,农民不敢对土地进行长期投资和实施有效的保护和交易,也不能将土地以抵押等方式获取融资,从而大大限制了土地的收益。
(四)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偏小。全县大多数农业龙头企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成长型的企业较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太少,仅属于起步阶段。全县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只有11家,过5千万元的企业只有4家,目前还没有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农业企业。如天宝肉牛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加工能力只有6吨/日,公司运作方式还很不规范,还没有走上稳定正常的发展轨道。一是没有建立起稳定的原料(肉牛)供应渠道。一方面农户合约意识差,且肉牛质量没有保证,谁价格高就卖给谁;另一方面外地客商大量抢购本地肉牛,给本地企业造成很大危害。二是企业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但没有出口配额,出口业务要购买外地配额或委托其他企业出口,效率和效益受到很大影响。三是国家22号文件关于农产品加工收购税收抵扣政策难以落实,企业税赋过重。农产品投入大,利润率低,按国家政策规定可抵扣13%的销售税,但税务部门要求企业要农民提供身份证、村委会证明、购销合同等,手续十分烦琐,农民不愿意配合,企业实际上没有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少数龙头企业微利甚至亏损,严重影响了龙头作用的发挥。
(五)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1、信息建设滞后。宜章广播电视通村率达到92.3%,但入户率只有56.1%,由于数字电视价格高,很多农户自接“锅盖”。部分村组山高路徒,偏僻遥远,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覆盖信号差,莽山乡、长策乡有些村组甚至收不到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地方涉农服务部门通过电视宣传指导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县农村电话达到4万门,但约有1.5万门电话基本上是零收费(只接不打)。大量的农村电话主要用于接听在外打工亲人的电话,很少主动与外界联系。由于价格高,不会用、售后服务差、无宽带网等方面的原因,电脑在农村普及远远不够。见下表:
表一:
您对电脑基本知识是否了解
表二:
您购买电脑的原因是什么?
表三:
您心目中电脑的价格?
表四:
您不愿购买电脑的原因是?
原因不会用没有用太贵售后服务难无宽带网其它
百分比2815.420.67.9253.1
据统计,宜章农村互联网通村率是77%。但是互联网入户率只有0.65%,农村现有电脑6231台,这些电脑大部分是用于聊天,打游戏。真正用于农业生产的不到100台。农民经营信息沟通不畅,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2、科技推广、技术服务滞后。农技服务人员年龄老化,平均年龄达40.3岁,知识更新能力差。加上农技服务人员没有列入全额编制,自筹自支,部分农技服务人员靠做生意养家糊口,很难做到优质服务。3、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主要粮食作物耕、播、收的综合农机化水平是18.5%,个别乡镇还不到10%。而2007年底全国农业机械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42.3%。现有的综合农机化水平与全省全国比至少低20%。4、农产品质量安全缺乏保障。一是技术应用不当。农药、兽药、化肥等滥用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二是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地下水、土壤、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三是道德严重滑坡。个别生产商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追求不当利益,逐利生产,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Ky:PAGE}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宜章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结合本地实际,探寻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发挥农村人力资源优势,增加投入,抓好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1、突出“两性”,努力提高农民素质教育的实效。一是针对性。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农民劳动场地的分散性、文化程度的差异性和对实用技术需求的多样性,有的放矢地安排教育内容。如文明道德、科技信息、市场营销、法律法规等。二是灵活性。根据农民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可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电化教育,也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进行典型示范教育,或深入田间院户现场指导,手把手帮教。编制民歌民谣宣传《九年制义务教育法》、《食品安全法》和农业科技知识。更多地举办各种活动,如唱红歌比赛、农民体育运动会等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素质。2、加大投入,保证农民素质教育的经费开支。政府对农业要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素质教育的投资,支持扶助建设农村教育阵地,购置教育设备,保证正常的经费开支,解决地方想培训无阵地、农民想致富无门路、外出务工无技术的问题。 3、齐抓共管,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农民素质教育的工作格局。农民素质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党委和政府各个部门乃至群团组织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其中,涉农部门在农民素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要统筹拟定农民素质教育规划及实施方案,由党委、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分担责任,抓好落实,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民素质教育的工作格局。
(二)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一要对现役水利灌溉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规划,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病险山塘水库、引水坡、水库灌区,分步实施除险加固工程。重点对黄沙溪水库灌区、大津水库灌区、鸭鸡赛水库灌区、南冲水库工程实施加固与改造,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和水资源利用率。二要编制《水土保持工程规划》。健全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实现对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动态监测及适时准确的监测预报。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扩大封山育林面积,大力植树造林,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三)改革现行土地使用政策。落实农户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四权统一的承包经营权,将承包权的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处置权真正赋予农户,把土地流转的决策权还给农民。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农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在农民自愿互利的原则下,使土地的合理流转与农产品基地建设、龙头企业的发展、产业链的延伸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四)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龙头企业是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连结和纽带,集聚了资金、技术、信息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扩大销售渠道,必须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走“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的发展路子。要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在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以及开拓市场、掌握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把市场信息、适用技术、管理经验及时传递给农户。着力扶持绿色脐橙、宜章灰天鹅、莽山茶叶、水浸窝杨梅、年年有鱼、骑田牌红薯等龙头企业,发展以农业观光、生态旅游、餐饮娱乐为主的生态度假村;以名、优、特、新、珍稀果品为主的集旅游观光、娱乐休闲、科技示范、成果转化、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以租赁农户土地方式进行农业产业化生产的农业种养基地。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关系,协调好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解决好利益分配问题。对龙头企业要在税收、土地租赁等方面给予优惠,在项目安排及水、电、路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照顾,简化优惠政策的手续和程序。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对从事优势农产品加工、销售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展览、展销会,开展名牌产品的宣传等推介活动提供补贴,提高宜章优势农产品在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
(五)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1.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互联网、数字电视、电话入户率,完善镇、村、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及时提供农产品生产、贸易和预警信息,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山东禹城为农户设置专门的机顶合,连接中国科学院与各个涉农部门的信息平台,为农户提供农产品价格、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等信息,受到广大群众欢迎,宜章可以借鉴。2.深化农技推广、农业科研体系建设。面向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有针对性地推广一批成套技术;完善科研设施,对关键技术进行科研攻关和开发,增拨农技推广资金,妥善解决农技服务人员的工作生活问题。3.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财政要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提高主要粮食作物耕、播、收的综合农机化水平。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农机大户和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提高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运销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4.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首先,政府要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提高农民的农产品安全意识。其次,重视农产品规格、化肥使用、药物残留、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性质量指导、监督、检测体系建设。政府要拿出专项资金采购检测仪器,培训配备专业人员。建议在各乡镇分片设点,成立由农业局、林业局、畜牧水产局、蔬菜局等相关单位组成的农产品综合性质量指导、监督、检测机构。东部地区在里田设点,西部地区在一六设点,中部地区在沙坪设点,负责各片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指导、监督、检测,加强奖惩等制度建设,增强工作人员责任心。再次,重视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宜章,为农产品的生产提供适宜环境。
来源:
作者:欧幸兰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s://wap.yizhangxww.cn/content/2012/02/03/7415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