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县情
宜章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置县,至今已有1392年历史,是湘粤对接第一城,史称“楚粤之孔道”,今有 “南大门”之称。全县总面积2142.72平方公里,辖11个镇、16个乡,347个行政村,总人口58.5万。
区位独特,交通发达。宜章是内陆省份通粤达港的要道、广东通往内地的第一站。全县边界总长491.3公里,其中有三面16个乡镇287公里与粤北的乳源、阳山、乐昌、连州四个县市相连。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和坪梅铁路支线、324省道贯穿全县。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宜凤高速、厦蓉高速、衡临高速经过我县境内。县城北距长沙340公里,南距广州311公里,北上长沙、南下广州、东至厦门,均可四小时内到达。
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宜章享有全国“有色金属、建材、煤炭之乡”之称。矿藏资源丰富,矿产品种类繁多,可供开采矿物有9类36种,骑田岭锡矿为迄今世界最大锡矿资源基地,金属量突破90万吨。宜章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已探明的表层储量达3.2亿吨。全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76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7.16万千瓦,可装机容量10.87万千瓦。
红色老区,革命摇篮。宜章是朱德、陈毅领导湘南起义的策源地。这方热土养育了中国早期工人运动杰出领袖邓中夏,以及党政军优秀人才毛科文、胡少海、张际春、陈光、欧阳毅、曾志、彭儒等。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风光秀丽,旅游胜地。人文景观历史悠久,内涵深刻,有明代军事防御设施、石达开兵退白石渡、邓中夏故居、明星桥抗日遗址等名人、名事、名景;自然风光情景交融、优美独特,有莽山国家森林公园、黄岑岭水库风光、骑田岭牧场、浆水石虎山、白石渡丹霞风光、一六温泉等景区景点。其中莽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第二西双版纳”,是国家级4A级景区,列为新潇湘八景,郴州五大旅游景区之一。
战略先行,地位突出。宜章是郴州乃至湖南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省市党委、政府向来高度关注、重视宜章的发展,宜章县委书记由郴州市委副书记向曙光同志兼任。同时,县五家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务实创新,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近两年来,我县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被湖南省委、省政府定为全省首批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试点县,是全省两个金融安全县之一,也是全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县。享受省委、省政府支持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政策。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厅对口帮扶宜章。
基础配套,政策完善。县委、县政府充分放大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重点抓好以宜章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以宜章产业承接示范园、白石渡氟化学循环工业基地和城西加工贸易产业园为基地的“一区三园”建设。到今年底,政府土地储备将达3000亩以上。7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正在建设之中。大力实施了水、电、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先后启动了县城第二自来水厂,与华中电网、南方电网、郴电国际宜章电网并网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县供水充足,电力稳定,水电价格优惠。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立足本县实际,围绕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发展战略,制定了《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加快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用地、用水、用电、收费、财政支持等方面明确了优惠政策。
二、旅游和矿产资源情况
宜章旅游资源丰富,色彩鲜明独特。如诗如画的山水胜景与神秘璀璨的人文色彩相得益彰,使得宜章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绿色、红色、古色”特色。以“北张(张家界)南莽(莽山)”享誉粤港澳的莽山是“中国原始生态第一山”,是地球同纬度保护最好的一片原始森林,是全国首批14个自然景观区之一、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潇湘八景,2008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和湖南八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宜章还有有丹峰林立、山异水美的白石渡丹霞风景区,有温度常年保持在50℃左右的一六温泉群。1300多年的历史沉淀,还使宜章拥有长村千家岸等一批古色古香的古村群落。
宜章矿产资源富集,开发前景广阔。宜章县矿产资源品种较为齐全,已发现了矿种4类42种,其中能源类矿3种,金属类矿18种,非金属类矿18种,水气类矿3种,以钨、锡、铋、煤、萤石等为优势矿产。全县共发现矿床(点)182处,上图矿产(点)159处,探明储量的矿种27种,小型规模以上矿产地34处。其中大型矿床6处、中型矿床10处、小型矿床18处,矿点148处。全县现已开发利用矿产14种,有各类持证矿山企业102家,其中煤矿45个、铅锌矿11个、钨矿1个、锡矿3个、银矿1个、砷矿1个、石墨矿1个、建材砂石粘土39个。从各类矿山工业总产值看,煤炭生产占有主导地位,其工业总产值占矿山总量的57%,非金属矿山占20%,多金属矿山占13%,瑶岗仙钨矿占10%,矿业总产值63517.7万元,占全县GDP的10.5%,矿业已经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农业资源情况
宜章农业资源富足,优势产业发达,是一个农业大县,共有农业人口45万人。耕地面积38.6万亩,其中水田36.01万亩,旱土13.8万亩,农业人口人平耕地0.86亩。全县农业产业发达,已形成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业优势产业,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优质稻、脐橙、杨梅、蔬菜、食用菌、速生丰产林、杂交玉米、烤烟、茶叶、辣椒、生猪、家禽、特种水产等。全县有优质稻面积34万亩,脐橙面积达7.3万亩,速生丰产林20万亩,杂交玉米18万亩,烤烟1.6万亩,优质茶叶1.5万亩。建立了城关杨梅、城南脐橙、蔬菜、苗木花卉、莽山茶叶、天塘杂交玉米、辣椒、白石渡放心菜、新华金秋梨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基地。脐橙、茶叶、皮革、灰天鹅等优势产品已形成品牌,走向市场。全县有专业村110个,专业合作组织216个。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6家,乡镇企业1993家,其中加法果业成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此外,烟花爆竹、地热温泉、农村服务、观光农业和旅游休闲业也是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全县有规范化生产的烟花爆竹企业197家,成为了全国第五大烟花爆竹生产基地,年创税可达2000万元。有旅游景点5处,在农村新建大小宾馆和酒家100多家,“农家乐”20家。
来源:
作者:周雅洁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s://wap.yizhangxww.cn/content/2012/01/12/7415771.html